0 人签到
查看: 197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四轮定位设备的使用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35

主题

35

帖子

3477

积分

武林盟主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347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6-19 22:26:0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1. 四轮定位设备的使用

# }3 b( P$ Y# p* Z" r! I% P9 h8 Y
(1)卡具的使用与维护
; M1 a, @# ~  m2 Z$ B" M% G6 C
卡具在装卡时注意:爪钩的三个限位点的共有平面要与车轮侧面平行,原因是被测车轮的角度要与卡具的角度相等,不然就会加大测量误差。
) `3 N+ s& H& ]( K* a3 i
当出现驱动齿盘转动不畅或费劲的情况时,就需要检查爪钩齿管在三叉总成内的运行状况,原因是齿盘与齿管之间摩擦产生毛刺,毛刺障碍齿管在管内通行。排除这种状况时,用砂纸磨掉毛刺既可,一般打磨两次后不再出现上述问题。需要注意的是,发现上述问题后要尽早排除,否则会导致故障加剧或卡具损坏。卡具使用中不宜加黄油或润滑油,因为油类物质易粘尘土,尘土过多也有障碍作用。
  \6 c9 A- h6 \& q
(2)前轮转盘使用与维护 % C. g2 p: s6 O5 C
前轮转盘在使用中应注意:每次定位完工后要将转盘固定销插入孔内,这样可以避免上车受到冲击损伤。尽量避免沙土进入盘内。定期检查转盘背面的大螺母,避免松旷。定期保养。保养时将背面的大螺母拆下即可解体转盘,排除盘内的沙土脏物并洗净,然后加黄油即可。转盘底下的转盘槽要平坦,保证转盘放置平稳,避免变形损坏。 ; I* Z7 g* ]( T* e
(3)判断仪器工作是否失准
1 U+ p. u8 l( j' S9 t" r: [
四轮定位仪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,但不能完全相信仪器,因为仪器也有老化、松动而出问题的时候。同是一辆车两次的测量数据很可能不完全一样,这种变化量的大小与悬架结构、部件的稳定性及车轮的变形度等也有关系;仪器自身及不正当操作也有误差。要想知道仪器是否失准,最好有一辆底盘、悬架等定位参数稳定的车,并且是自己的为好,因为自己的车变化情况自己知道。用这辆车定期、频繁地进行测量,保存每一次全四轮测量的数据,通过观察多次的测量数据即能分析仪器的变化程度。当各项数据变化大于20′时可以怀疑仪器失准(即使仪器不准,只要我们知道变化量,也能灵活运算进行定位)。另一种方法是用一辆或几辆没有问题的新车进行测量,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即能分析仪器的变化程度。当出现较大变化找不出原因时应通知厂家进行校准。 3 ?3 D. y- l" Y5 f& n8 X
2.四轮定位的技术操作 3 \9 c% D1 P6 \9 v
(1) 注意调整顺序 4 _" I" j4 L$ S  ~! Y/ E
在四轮定位调整过程中,有时会遇到很难将所有参数调至合格范围的情况,可能调了一个,另一个又会“飘走”。由于四轮定位的各种角度都是相互关联的,尤其是高后倾角的车辆。一般调车顺序为:先调后轮外倾、前束,再调主销后倾角、主销内倾、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,这样会轻松地将所有参数调至合格范围。
1 z2 H3 C4 A( h. n) V: Y
(2)确保准确测量的技术要求 " F! m( \0 ]# B
在测量过程中,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(主、客观)因素的干扰,保证数据准确呢?如要准确测量四轮定位,需有以下技术要求:四轮定位仪的精度须达±0.06°以下,并做年度校正。举升机须保持前后及左右水平。转角盘须自由转动,左右滑动及前后滑动正常。后滑板须自由左右滑动且有±5°的转动。必须做轮辋补偿。测量前束及外倾角时须准确地保持传感器机头水平。测后倾角时,所转角度(如10°)须仔细核实确定,须拉上驻车制动以防止车身向后滑动。
1 j2 Q$ H  p6 m! d1 Y# r/ w( i
3.四轮定位的基本要领 3 @5 {$ j- P2 U/ z4 P2 m" }
(1)新手在做四轮定位检测中会发现:各种车辆的检测数据与标准数据相差甚远,往往调试时不知从何下手。在这里特别指出:标准是对新车而设的、对旧车来说标准只是参考数据。如调整前束,对前轮是独立悬架的旧车来说,前轮驱动的车辆调整前束值比标准只能偏小,后轮驱动的车辆调整前束值比标准只能偏大。由于后轮调试一般没有转盘,所以调试后轮前束时要考虑到弹性影响。 . s( q! \8 G" c) a$ c! G! \" P
(2)大多数前轮驱动汽车的前轮稍设有负前束,因为驱动力使前轮有正前束的倾向,一般车身越重或发动机功率越大,则前轮前束值越小。大多数后轮驱动汽车的前轮稍设有正前束,因为驱动力使前轮有负前束的倾向。
- E- r2 q, E" B0 C% `9 C# ^3 y* }" O
(3)左前轮正的车轮外倾角可以调节得比右前轮外倾角稍大,以补偿由路拱而引起的右转弯的倾向。许多前轮驱动车辆有较小的负后轮外倾角,以改善转向稳定性。
  y; E; ~# m: K- p% A  Y
(4)对左前轮正的主销后倾角,可以调节到比右轮的小一些,以补偿路拱的影响。正的主销后倾角用于大多数前轮驱动车辆,麦弗逊式悬架设有较小的正的主销后倾角。 ; z" e, U! @: f8 k
(5)在前轮驱动车辆中,驱动力使后轮心轴受到向后的力。因此这些后轮根据车辆本身的情况设计成零前束或很小的前束。正确的后轮前束设置对保障车轮正常寿命有重要意义。
6 F; t- Y4 }4 w  r; u* a! o+ g2 m6 F
(6)定位时前束值可参考不可变的实际外倾角数值调整,外倾角数值大时前束值也大,外倾角数值小时前束值也小。前束值与外倾角数值的变量比约为1:6;外倾角数值超过±1.5°时必须考虑有问题存在;前轮的前束是在车辆静止时调整的,这样前轮在车辆行驶时处在正前方位。
1 q4 D* U$ O8 b2 Y" f( K, h3 v( b
(7)转向轴线内倾角是不可调节的。如果转向轴线内倾角不在规范值内,上滑柱拱座可能错位,下摆臂可能弯折,前发动机支架也可能错位。前轮驱动车辆,内倾角设置要大些,约14~18°。前轮驱动车辆设置较小的正主销后倾角;后轮驱动车辆内倾角设置要小些,约6~8°。 ) S' g' F% `# z- A- ?# j( i
车辆调整
1 X- z" i9 I+ Z
1. 四轮定位常用的调整方法 / L: N0 j5 L* ?5 z) q+ k. l
(1)从上控制臂调整的常用方法 增减垫片调整主销后倾角和车轮外倾角,适用于别克、丰田和马自达等车型。移动上控制臂来调整前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,适用于克莱斯勒等车型。旋转凸轮来调整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,适用于别克、凯迪拉克、雪佛兰和福特等车型。旋转上控制臂上两个偏心凸轮来调整主销后倾角和车轮外倾角,适用于丰田皇冠、福特等车型。分别旋转两个偏心螺栓,来调整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,适用于本田、丰田等车型。 ; `7 B: c2 e. z, Z
(2)从下控制臂调整的常用方法:旋转偏心凸轮,可调整车轮外倾角,适用于雷克萨斯、林肯和马自达等车型。调整主销后倾角时,松开环销并旋转即可,调整车轮外倾角时,旋转偏心螺栓,适用于奔驰等车型。松开控制臂安装螺栓,旋转偏心凸轮可调整前轮外倾角,适用于丰田皇冠、福特等车型。松开下控制臂前端的球头安装螺栓,可以推进或拉出球头,从而调整前轮外倾角,适用于奥迪、大众系列等车型。 2 `- }) [5 {  c, x2 U. L' s
(3)从减振器顶部进行调整的常用方法:松开前减振器顶上几个定位螺栓,可以沿前卡孔左右移动减振器来调整前轮外倾角,适用于奥迪等车型。松开前减振器顶上定位螺栓,向下推动前减振器并旋转180°,顺时针转增大外倾角,逆时针转减小外倾角,适用于福特、马自达等车型。
" k% X" `; \9 Q% T$ Z5 V8 x4 }( u
(4)从减振器支架部位进行调整的常用方法:松开减振器支架上2个螺栓,旋转上部带偏心凸轮的螺栓即可调整前轮外倾角,适用于克莱斯勒、三菱、日产、佳美和保时捷等车型。松开2个螺栓向里推或向外拉轮胎,可以调整车轮外倾角,适用于别克、凯迪拉克、雪佛兰和克莱斯勒等车型。松开减振器2个螺栓向外或向内移动轮胎上部,可以调整车轮外倾角。调整后可以加进楔型锯齿边铁片,既能固定又可防松脱,适用于福特等车型。   P' L1 |8 x# {
2. 没有四轮定位调整部位的车辆定位角度的调整 6 ], x  i( p) F2 V/ A% N
(1)从其他定位部位进行调整:调长或调短前轮上的推力杆,可调前轮主销后倾角。后轮下控制臂一端装有偏心凸轮,松开螺栓,旋转凸轮可以调整后轮前束。上部的偏心凸轮用来调整车轮外倾角或前束。下部悬架上的拉杆可用来调整外倾角。 7 e1 n  j+ H0 R( c  K9 n3 I- r
(2)对前减振器顶部进行技术改进,可将定位螺栓孔扩为长孔,左右移动可调前轮外倾角。 - Q& ~8 m$ a0 u" T7 I& I
(3)对减振器支架进行技术改进。如果外倾角失准,可先把减振器从转向节上拆下,把减振器支架下边的孔锉成长孔,然后装回减振器,即可调整外倾角。 - @7 h6 N5 A9 T9 E
试车验收 5 C6 W6 _7 h) p$ H# K; d
四轮定位竣工时验收试车和之前诊断故障时的试车,在方式、方法上基本相同,但是二者的目的并不相同。诊断故障时的试车,是为了找到故障根源。而竣工时的验收试车,是为了确认故障是否已经排除。验收过程中,通过车辆的行驶来检查汽车制动系统、转向系统和行驶系统的恢复程度,并通过查听响声等手段来判断修理或更换部件的工作情况,发现缺陷及时消除。
2 s% Y! ?0 m1 V( Z# `9 y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内容太赞了!

¥ 打赏支持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400-6797-500
售后服务热线
400-6797-500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