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 a( ^" J: O2 U4 l: r! m 这两句话似乎很矛盾。业要可转,没有因果。因果定律,因果是绝对不错的。业如果是定业了,要是能转了,就没有业了,还讲什么因果呢?可以转吗?如果所有众生的业不能转的话,哪一个众生也成不了佛了,我们的佛种就断了。 & H8 p0 a; B+ p. A5 Z' Q5 l; R+ h% X - s r! Y$ |# M x 为什么我们要学《般若经》呢?等你有了般若智慧一照,什么叫定业?你能把你的业拿出来显示一下吗?什么叫业啊?业性本空,业没有体的。业是有个决定的什么样子吗?过去就没有了。“业性本空唯心造”,业是由你心造的。你开了悟了,或者你成道之后,有了般若智慧,业还有吗?连你的妄心都没有了。那种忏悔才叫真忏悔,“心亡罪灭两俱空”,心也没有了,业也没有了;“是则名为真忏悔”,还有什么业可转,还有什么是业?这是到了义、究竟圆满的时候,这样来解释的。 1 c! r4 b1 `3 u8 r 9 O4 i a2 r4 s" m* l* s 至于说佛,说众生,都是假名,这只是一个标示而已。佛也是假名,因为有些众生,没有明白自己是佛,才说这个是佛。如果众生本身、本性都是佛,佛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释迦牟尼佛相,这是假相。当你没悟得的时候,假的就是真的;当你没明白的时候,你对你的肉体,人家打你、骂你,你会烦恼的。当你真正空的时候、悟得的时候,肉体是假的,他骂也好、打也好,跟你好像没关系似的,砍你一条膀臂你也不知道痛了。. d) Q: k+ R/ O6 Z6 n, l, S l
( [) ]' \( i2 Q3 K9 H8 D7 G
古来祖师在受刑的时候,砍他一刀,他说:“将头临白刃,一似斩春风。”你一砍我脑壳,好像你的刀在空中砍一样。过去我们有一位祖师高妙峰,他住在五台山,寿命尽了,小鬼来抓他抓不到。满山都找,没有这个人,没有人知道他住在那里。小鬼就请出土地公,土地公说:“他在入定。”因为僧人一入定,他的肉体看不到的,他跟山河大地,跟空结合一起了。你只能看到空,什么都没有的。3 e, n4 B/ e) B* z
" Q0 h3 i2 n6 \- c 小鬼就请问土地公说:“我们这样交不了差啊!有什么方法能把他引诱出来?”他说:“他还有一件事没放下,还没修成。他有一个钵,吃饭的饭碗,他非常喜欢这个钵。你要是一敲他的钵,你就把他逮到了。” $ b8 C. `, c" s 2 S' w+ Q: E7 F5 }# M- A 小鬼就照着土地公说的,就敲他的钵;一敲,就看到他在那儿坐着,并没到哪儿去。小鬼一锁炼就把他锁上了。他一诧异,高妙峰问他:“你为什么锁我?”小鬼说:“你寿命尽了。你啊!假修行,不是真修行,你还爱这个钵,我们才能把你拿到了。”高妙峰说:“我就这件事放不下。现在也被你们拿到了,好啦,再给我看一看。”小鬼想:“这会儿你跑不了了,把你锁上了还跑得了?”小鬼把钵递给他的时候,啪的一摔。高妙峰在摔的时候,那小鬼再一勒他,铁链子没有了,勒到空中了。他就说:“要拿老僧高妙峰,除非铁链锁虚空;要还锁得虚空去,再拿老僧高妙峰。” 7 J6 b, g" }3 y3 T' y h5 v2 |# b' I/ p: u( g
大家有没有理会这个意思?定业不可转?三昧加持,三昧是什么呢?就是他修的功夫,到了空境了,成了般若境了。诸法皆空,因为能空的时候就能现一切相,能现一切相而一切相不执着就是空。这是很微妙的,也不是大家现在能学的、能入的,得一年一年的、慢慢的功夫,这就是般若智慧。“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,就是这个般若,能照见五蕴皆空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都没有了。 5 M/ g5 o( {% q$ `! G$ ~# L" p& i/ o& m, ?) l" B& g" d! T+ k
因为这两句话是很深的意思,因为经常有人这样问说:“师父啊!我的业能转不能转?”看你自己转不转,就是这个涵义,你修行的功力不够,不能转,为什么都能够变化啊?因为业跟心是一个,不是两个。烦恼跟菩提是一个,不是两个,所以说烦恼即菩提,生死跟涅槃是一样的。生死本来有生灭,涅槃是不生灭,生灭是对着不生灭说的,不生灭是因着生灭而起的,生灭、不生灭原来都没有。 + v f: k# C X% b 9 s2 P6 t/ d: _: m" }+ D 如果我们对初学佛的人说“没有”,他说:“我学啥啊?学了半天,什么都没有!”你怎么能证得那个“没有”?所以这种话,不常说的,除非深入研究大乘经典,不然怕人犯错误。像《维摩诘经》,文殊师利问维摩居士说:“如何是戒、定、慧啊?”他说:“贪、瞋、痴啊!”贪瞋痴跟戒定慧是相违背的,为什么问戒定慧,却答贪瞋痴啊?戒、定、慧这些法没有自性的,贪、瞋、痴的性即是戒、定、慧的性,戒、定、慧的性即是贪、瞋、癡的性。所以你问什么是戒定慧,贪瞋癡就是戒定慧。没有贪瞋痴,修戒定慧干什么;没有戒定慧,贪瞋痴要怎么断呢?假名安立一切法。 $ I) f6 u% H# I& {! O! i% i, e 0 U2 }# e2 e. ?( W7 g& _' Y 初学的时候,你不能涉猎这么远,你得一步一步来,皈依三宝,受持五戒,然后一步一步的修行,从“有”消灭,渐渐达到“空”。& R) @6 a. b( @: E4 |) T* K. z
. l# x' L) ^1 }9 {2 l+ ]8 E* h! K. ^
这个问题,我这样给你解释很多了,我这个话也说得很多,因为不这样说,我们初学佛的人还是不容易入的。% I) c: K5 v Q; C; u$ o
5 r, P/ v& q5 \# l; W' c* } 9 T3 z2 E. B, u5 x
声明: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,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,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,请通过邮件xuhua@xuefo.net与我们取得联络,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。% |. _' I8 k/ f9 p